.
在云南的广袤山林中,野生蘑菇以其独特风味成为人们舌尖上的美味,然而,这份自然的馈赠背后暗藏致命危机。据统计,我国已报道660种毒蘑菇,云南占比超300种,其中剧毒种类达20余种。误食毒蘑菇引发的中毒事件频发,发病人数多,致死率高。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规避风险?由郑粉双、谢媛、李海蛟等权威专家主编的《“医”眼识毒——毒蘑菇的鉴别与误食诊疗》一书,为您揭开毒蘑菇的神秘面纱,提供科学、实用的安全指南。

本书由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编写,汇聚了毒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专家的智慧。书中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与真实案例,系统梳理了云南及全国常见毒蘑菇的鉴别要点、毒素特性及中毒诊疗方案,数据详实,内容严谨,堪称毒蘑菇防控的“百科全书”。
面对形态相似的毒蘑菇与可食用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采菇者也可能误判。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解析了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等剧毒蘑菇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分布规律,教您从菌盖、菌褶、菌柄等细节辨别风险。同时,书中深入探讨了毒素的化学性质与作用机制,揭示了“高温烹煮无法解毒”等误区,帮助读者树立科学认知。
若不慎误食毒蘑菇,时间就是生命。本书不仅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更提供了完整的中毒急救方案:从早期症状识别到送医前的紧急处理,从临床诊断到个体化治疗原则,每一个环节都为患者争取生存希望。此外,书中还针对云南高发的“见手青”(兰茂牛肝菌)等条件可食用菌的中毒机制与诊疗体系进行了专题研究,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
无论是热爱山野采摘的户外爱好者,还是关心食品安全的普通家庭,亦或是基层医护工作者,本书都能为您提供切实帮助。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的鉴别要点和可操作的急救措施,它既是一本实用的安全手册,也是公众了解毒蘑菇危害的科普读物。书中特别呼吁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倡导“不采不食不明野生菌”的原则,为守护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野生蘑菇的美味与风险并存,唯有以科学为盾,方能安心享受自然的馈赠。《“医”眼识毒——毒蘑菇的鉴别与误食诊疗》以专业的视角、详实的内容和贴心的指导,为您揭开毒蘑菇的伪装,守护餐桌安全。让我们携手筑牢识毒、防毒的知识屏障,共同拥抱健康与美味的和谐共存!
(本书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守护生命,从阅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