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脑起搏器手术点亮帕金森患者的希望之光

来源:神经外科
阅读:531
时间:2025-03-14
.

八年前,曾女士的右手出现不受控制的震颤,手也变得不灵活,针灸治疗收效甚微。六年前病情加重,出现下肢无力及全身疼痛,确诊帕金森病后开始药物治疗,初期症状可控。近一年药效明显减退,她行动能力越来越差,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并且出现流涎、翻身困难、肢体僵硬等症状,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绝望中的一束光:她找到了“帕金森克星”

经病友推荐,曾女士慕名找到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洪孙权。洪孙权主任是云南省最早开展脑起搏器手术(DBS)的专家之一,开展脑起搏器手术10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已成功完成数百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帮助众多帕金森病患者重获新生。

医者仁心显担当:神经外科团队紧急施救

2.jpg

1.jpg

为尽早减少患者的痛苦,洪主任评估后决定与王安睿主任及团队成员放弃周末休息,紧急为其实施脑起搏器手术(DBS)——通过植入电极发放电脉冲调节异常神经环路,改善运动症状。并采用国产3.0T核磁兼容可充电脑起搏器,该设备续航长达30年且支持开机状态下行核磁检查,显著提升治疗便利性。

奇迹“初”现:术后首日,她竟自行出门看风景

术后第一天下午,洪主任至病房查房时,发现曾女士的病床空无一人。隔壁床病人笑着说:“她刚刚自己出去溜达了,说想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尚未开机,曾女士肢体僵硬症状完全消失,并且能自主行走,手脚灵活度显著提升。洪主任解释此为术中对脑深部神经核团轻微刺激带来的积极效果。

“一个月后,我们将为曾女士开机,届时她的症状将会得到更明显的改善。她可以重新清晰地说话、轻松地翻身、自如地起步和转身,重享受生活乐趣。这款脑起搏器的超长使用寿命,将为她未来几十年的生活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洪孙权说。

神经外科:以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点亮生命之光

曾女士的成功案例是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众多典型案例之一,充分体现了该科室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技术优势。科室通过整合神经内科、放射科、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资源,运用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实现毫米级病灶精准定位,并借助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系统构建围术期安全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手术成精度和患者手术效果。

目前,科室已形成涵盖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特发性震颤、昏迷促醒、脑血管病、脑肿瘤及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综合诊疗体系,其技术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