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医院!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这样做

来源:云南日报
阅读:3378
时间:2024-04-01
.

昆明日报封面.png

95年前,在祖国西南边陲红土地上,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的前身中国红十字会昆明分会医院诞生;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奋楫笃行、砥砺前行,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薪火相传,一代代红会人传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矢志兴医,心怀大爱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

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努力解决群众就医难题、以生命赴使命勇敢逆行、以党建引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95年奋斗历程,是镌刻在医院发展长河里的一段段记忆,更是一代代医护人员对大医精诚的诠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新征程上,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以关爱生命、患者至上为宗旨和核心价值追求,定位于服务优质、特色鲜明、专长突出、综合全面,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稳步迈上建设国内一流强院的新高度。

薪火相传  守护云岭百姓生命健康

翻开医院老照片,与一幅幅泛黄的影像面对面时,不由跟随历史的车轮,感受医院发展的激情岁月。

6、1979年,医院原内科住院楼。.jpg

20世纪50年代建盖的门诊楼。

1928年,中国红十字总会昆明分会在昆明浦草田淆美巷4号租用私人住宅为院址,建立了中国红十字会昆明分会医院。1932年,医院设立住院部,有病床20张,开始收治住院病人。1938年5月,医院与因日本侵华从上海迁来昆明的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办教学医院,病床增至100张,其中有免费病床30张。这期间,医院的医疗技术得到较大发展,已能做腹部、胸部以及脑外伤、骨折等手术。1940年10月,由于日本飞机轰炸,昆明外伤病人增多,医院成为当时昆明医治外伤病人的主要医院(时称第一重伤医院)。1945年春,中国红十字总会昆明办事处要求昆明红十字会重建医院。昆明红十字会将平政街49号养疾院的房子借出,于5月8日恢复门诊,11月设病床10张,后扩至20张。至此,昆明市红十字会医院在新址上重建。

16、1990年,在医院举办云南省首届白内障康复培训班。.jpg

1990年,云南省首届白内障康复培训班在医院举办。

1979年12月,原省卫生厅将医院更名为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1985年6月,云南省第一个家庭病床科在医院成立。1986年,经原省卫生厅批准,医院设立云南省眼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口腔疾病防治中心。1987年9月,时任香港红十字总会会长邵逸夫先生来院参观,并赠送医院100万港元,医院用这笔款购买了一批美国、西德、日本、荷兰等国家制造的先进医疗设备,运用于临床。其中,眼底荧光摄像机、ESWL碎石机的引进,填补了云南省的空白,为医院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开展新疗法、新技术及临床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1987年后,医院业务发展较快,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成功后,1988年2月,外科在云南省首家将获得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JT-ESWL碎石机应用于临床,使大部分结石病患者免除了开刀之苦。 

37、2016年,医院代表中国政府前往缅甸开展“光明行”并与当地群众建立良好的国际医患关系。.jpg

2016年,医院代表中国政府到缅甸开展“光明行”活动。

1996年7月,原省卫生厅决定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为医院第一名称,同时保留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作为第二名称。2004年,医院成为昆明医学院第一家非直属附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2016年,医院与云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云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2020年9月,省委、省政府为支持云南大学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重建医学学科,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划归云南大学管理,名称变更为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翻开了医院建设发展和医学教育新篇章。 

91f5e622a9a0ed3d570072e876bf16d.jpg

2023年6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95年来,一代代红会人薪火相传,用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放射出医院守护云岭百姓生命健康的耀眼光辉。

多点发力  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医院从2021年起开设了近视、斜弱视和小儿眼科专科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方便儿童、青少年治疗和预防近视。开设夜间门诊及增加周末门诊后,患者可以错峰就诊,夜间门诊医生以及检查项目均与白天同步,可以更好地满足上班族、学生眼科就医的需求。

2023年11月14日19时30分,气温持续降低,但医院近视夜间门诊却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白天,我们上班、孩子上学,要带他来医院看病很不方便,夜间门诊开了以后,对于我们来说看病方便了。非常感谢医护人员。”刚出诊室的患者家长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都提到改善就医体验,医院多点发力,致力于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医院全面启动“互联网+医疗”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医疗效率、优化就诊流程,解决患者提前挂号、取检查检验报告单需要多次往返医院等问题。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成立医联体,医联体共有85家联盟医院、10个专科联盟。医院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军人等,在门诊挂号室、预约诊疗服务中心、门诊药房新增了优先服务窗口。初步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建立肿瘤、肝脏疾病、颈动脉狭窄等多个多学科协作诊疗组,以及中医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业务合作有效机制,制定中医药参与全院会诊、病例讨论、卫生应急等制度。2020年,医院被评为昆明市民最满意医保定点服务机构。

“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最终目标是要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医院原院长韦嘉表示,目前,市民到医院就诊,从看病难、看病贵,到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有了很大的改善。

分层推进  以学科助推内涵式发展

医院从1948年起成立眼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医院眼科已发展成为云南省及西南地区享有盛名的眼科中心。

“技术创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目前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临床诊疗水平居全国前列。”医院眼科主任胡竹林介绍,眼科目前已有白内障、青光眼、眼表疾病、眼底疾病、中医眼科、眼眶疾病、眼外伤等12个亚专业,实际开放床位237张;2005年建成云南省唯一、国内一流的眼科动物眼显微手术培训实验室,近20年科研立项87项。

作为云南省最早开展屈光手术的医疗单位之一,医院眼屈光中心于2001年5月成立,2012年6月引进云南省第一台德国蔡司Visual-Max飞秒激光手术系统,同期在眼屈光中心开展了云南首例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云南省首家升级3.0飞秒激光版本的医疗单位,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各类屈光手术6万余例。

医院设立了云南省内首个以儿童及青少年眼病诊疗保健为主的儿童眼科,开展了以儿童眼病尤其是近视的筛查、预防、控制、治疗为主体,视光专业为辅助的儿童眼病防治一体化工作。目前,儿童眼科年门诊量达11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达2000余台。

10余年应对重大传染病流行的挑战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勇挑重担,不仅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治和防控任务,学科建设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医院感染疾病科专家在应对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中担任全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承担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重大科研专项和省部级新发突发及重大传染病科学研究,课题与云南大学相关学科和团队合作,彰显“医学+X”新医科成效,关于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的建议获国家采纳,研发了电化学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研究论文入选202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实施中,连续2年获得高治愈率先进基地医院表彰;感染性疾病科相继成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单位、云南省“十四五”重点建设临床专科。

……

“学科建设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医院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之一。”韦嘉介绍,医院2018年完成普通外科、康复医学科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完成眼科、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等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并通过验收。2023年,眼科、急诊医学部遴选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专科,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内分泌科等10个科室遴选为省级“十四五”重点建设专科。

医院近十年来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省级科研项目177项。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医院现有云南省病毒性肝炎及相关肝病研究创新团队等4个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人、后备人才8人,“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名医26人、青年人才6人,云南省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领军人才5人、学科带头人8人、后备人才16人。

在临床医学教育方面,医院承担省内多家高校的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任务。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五年制医学本科规划教材《传染病学》连续四轮(7—10版)、“十三五”国家高等医学院校来华留学生(MBBS)英文教材、 《Infectious Diseases》(传染病学)以及《外科学》(7、8版)等编委。

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面,医院2018、2019、2020连续3年“国考”成绩排名全国前10%,获A+等级。医院将通过医、教、研、防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以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为抓手,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

党建引领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点,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引领医疗服务和学科建设,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医院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锚定发展方向、把握发展大局。党委书记尹勇表示,医院党委将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云南大学校党委、省卫生健康委党组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实干担当、踔厉奋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新篇章。

被列入云南省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培育名单,创建成为省教育工委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南大学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2023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又获得几项殊荣,每份殊荣都离不开红色引擎积蓄动能。

近年来,医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百年校庆贺信精神为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全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医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履行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在职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等,成立中共云南大学委员会党校附属医院党委分党校。全面提升医院党建水平,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切实履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全面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清廉医院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坚持正面宣传报道,引导党员坚定政治信仰。党风、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十三五”期间,医院共有10个基层党组织、10名党务工作者、34名共产党员被评为省级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人分别被评为云南省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资源下沉  让人民群众看病有保障

为进一步巩固健康扶贫成效,2023年9月27日,医院党委书记尹勇带队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成立康复科、神经外科、超声科(超声介入)、骨科(创伤外科、脊柱外科)、急诊重症医学科等6个基层专家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为该县人才培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注入强大的动力,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优质医疗服务。

dcae59031275bbe45c4603dc43b3eb0.jpg

尹勇(左)专家团队工作站落地墨江县人民医院。

省级专家优质医疗服务下沉,是该院再接再厉巩固帮扶成果、蓄力深耕筑牢健康防线的措施之一。

多年来,医院一直为困难群众搭建起健康扶贫连心桥,将大爱播撒到云岭大地,将健康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医院党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安排部署,定点帮扶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2015年以来,院领导赴挂联点开展调研走访、技术指导23次,选派22名工作队员开展驻村帮扶,派出10名医疗专家对奔子栏镇卫生院开展指导培训,免费接收奔子栏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学习16人次,投入帮扶资金478万余元,其中投入消费帮扶资金238万余元。在促进扶贫相关政策落实、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开展教育帮扶和消费帮扶、推动产业发展、救助困难群众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奔子栏镇6村1社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贫困群众791人,目前已实现100%脱贫。医院获迪庆州脱贫攻坚挂包帮先进单位,党委办公室(乡村振兴办)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名驻村队员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次对奔子栏镇卫生院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帮助镇卫生院完善医疗安全体系,帮助建立技能培训室、设立心脑血管救治站和慢性病管理中心,帮助镇卫生院独立设置急诊科、放射科并加入医院专科联盟,帮助增设多项检验科检查项目,开设POCT检查等;资助奔子栏镇卫生院(室)购置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等常规医疗设备、设施,资助镇卫生院气管插管、一次性留置针、氧气面罩等医疗物品,每年到奔子栏镇开展健康扶贫巡诊、义诊活动,为当地百姓免费提供诊疗服务、免费发放药品。医院不仅为奔子栏镇到医院看病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驻村工作队员还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认真做好产业扶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鼓励村民发展无污染蔬菜水果种植等产业。

医院党委以帮助基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己任,派出医务人员664人次,帮扶省内28家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整体诊疗能力,医院各科53名知名专家在云南省、贵州省89家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建立175个专家工作站,覆盖全省除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外的15个州(市)。帮助受援医院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协助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带教查房、疑难病例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等方式,指导受援医院培养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独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诊治水平,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

勇挑重担  履行社会责任显担当

近年来,在省内外多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医院均发挥扛顶作用,先后完成了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突发情况中患者和伤员的救治工作。

2018年,中国红十字会授予医院“中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云南)”,截至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医疗救援队在全国共有6支。医院承建的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医疗队勇挑重担、担当大任,执行国际国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武装冲突中的医疗救援,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大疾病等救助任务。

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医院先后组织13批次620余人次精干医疗队伍援助武汉、上海和德宏、西双版纳等地疫情防控,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国家卫健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53、2020年,医院迎接援湖北医疗队凯旋归来.jpg

医院先后组织13批次620余人次医疗队伍援助武汉、上海等地疫情防控。

医者大爱,不止于此。

医院与嫣然天使基金一道救助唇腭裂患者;1991年至今共派出3批25人次作为中国政府援非医疗队赴乌干达完成医疗救援任务,中宣部授予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医院参加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先后5次派出医疗队赴缅甸及老挝开展“光明行”活动,实施了1211例白内障手术。

人民要幸福,健康是基础;云南要跨越,健康是保障。

2023年8月18日召开的云南卫生健康大会提出,要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设家门口的好医院,着力打造医疗高地、专科高地,力争大病不出省。面对新要求新任务,医院围绕建设省内领先、区域一流、国内先进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医改为突破口,以推进依法治院、规范化管理为保障,以深度融入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为本职,着力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保持多角度的姿态,走好全力打造让人民满意医院的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