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腿医生”何建林: 坚守医者匠心,诠释医者仁心

来源:开屏新闻
阅读:586
时间:2025-03-12
.

1.jpg

近日,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何建林做客“开屏9点半民记访谈1+2·有壹有贰”直播间,分享了他从援鄂抗疫、云南边境抗疫到驰援上海、西藏定日县抗震救灾的丰富经历。他坦言:“朋友们都说我是‘跑腿医生’,我很认同这个称呼,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不需要高高在上。”谈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表示:“每一次奔赴不同地区、面对不同挑战,都是人生的重要历练,我希望让人生更加充实。”这位被同事称为“百宝箱”的全能医生,以幽默与沉稳并存的风格,分享了其20余年从医生涯中的故事与感悟。

22年医路坚守

多次冲向抗疫最前线

何建林是一位身兼多职的医者,他不仅是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还拥有全科医师和内科医师双执业资格,更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跑腿医生”。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已在临床一线奋战20余年,带领团队先后在湖北、云南边境、上海、昆明等地投身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他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时被评为“第二届新时代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荣获云南省医师协会授予的“云南省抗疫优秀医师”称号。

此外,他还被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评为2023—2024学年优秀带教教师,展现了他在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中的双重影响力。

多领域历练

逐渐成长为多面手

从院前急救到外科,再到呼吸科,何建林的工作经历完美诠释了朋友们赋予他的“全能百宝箱”称号。

2004年7月,云南省急救中心(云南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经省政府批准独立设置,由于医疗人手紧缺,何建林被借调到中心从事院前急救工作,随后又转入心脏外科,2008年转至呼吸科。

2023年,何建林考取全科医师证,正式成为一名全科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何建林总能对朋友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病小痛”给出及时有效的建议。例如,主播“春城民记”曾因嗓子痛向他咨询,他建议“多吃点冰淇淋”,半信半疑的“春城民记”照做后,症状果然有所缓解。在本期访谈开播前,“春城民记”因口腔肿痛戴口罩出镜,何建林仅通过简单询问便诊断为药物过敏,令“春城民记”惊叹不已。何建林提醒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的读者和直播间观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如果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不要轻信偏方或盲目照搬他人经验。”

这位勤于奔波、医术精湛的医生,在饮食上却有一个特别的习惯——不吃鱼。何建林坦言,这源于自己不擅长处理细小的鱼刺。他回忆道:“曾经在一次值班时,接诊了一位急诊患者,鱼刺已经从食管刺穿到主动脉附近。当时我正在与家属沟通手术方案,家属还在犹豫时,患者突然大出血,最终抢救无效。”他建议,尽管鱼肉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吃鱼时一定要确保鱼刺被彻底清除,做到安全食用。“尤其是在饮酒、说话或混合其他食物时,应避免吃鱼。如果不慎被鱼刺卡住,千万不要盲目尝试偏方,务必及时到医院接受科学治疗。”

逆行战疫情

守护群众生命健康防线

2020年,云南援鄂医疗队紧急奔赴湖北省咸宁市支援抗疫,何建林作为第一批队员毅然前往。面对未知的病毒和繁重的任务,他与队友们不敢有丝毫松懈。由于任务紧急,他甚至没来得及与家人告别便匆匆出发。抵达湖北后,他给好友发了一条“悲壮”的信息:“如果我回不来了,拜托你们去我家,替我向父母磕个头,再把我的骨灰带回来。”在援鄂期间,何建林倾尽全力救治患者,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国家对医务工作者的关怀。他至今记得,当时最高龄的96岁患者康复出院时的喜悦,也记得许多爱心企业为女队员捐赠生理用品的暖心举动。面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综合征患者,他耐心查房,细致入微地帮助他们缓解躯体症状,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在援鄂医疗队的工作汇报会议上,何建林作为代表发言。“我们这支15人的队伍负责的是一个拥有48万人口的县,或许是因为对防控态势的熟悉,我在汇报时显得格外自信。”何建林说。

正是这场汇报,给当时也参加了援鄂的医疗队随队记者“春城民记”留下了深刻印象。“春城民记”回忆道:“听到他的发言后,我就在想‘如果能采访到他就好了’。”然而,当“春城民记”提出采访请求时,何建林却婉拒了:“我没时间,忙不过来。”

直播间里,何建林坦诚透露了当时的想法:“我觉得应该把时间更多地用在救治患者和防控工作上,所以找了个不太‘可信’的借口。”回忆起在湖北咸宁抗击病毒的日日夜夜,他感慨道:“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这座以温泉和赤壁之战历史遗迹闻名的城市,我希望未来有机会能重返故地,重温那段难忘的时光。”

医者显担当

曾赴多地开展医疗支援

2.jpg

从湖北返回昆明后,何建林先后奔赴普洱边境、上海、西藏定日县等地开展医疗支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跑腿医生”精神。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是中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何建林所在的医院对口支援普洱市,在那里,他不仅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淳朴与热情,更深刻体会到了边防工作的艰辛。“边防队员每天巡检都要徒步穿越很远的原始森林山石路,驻点没有信号,队员们需要自己背着食物上山。毒虫的叮咬让每个人的下肢都红肿溃烂,条件异常艰苦。”这样的经历让何建林对云南的边防工作充满了敬意与自豪。

在上海支援方舱医院建设期间,随着全国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病例以轻症为主。何建林负责方舱医院的综合管理工作,面对全新的挑战,他需要解决人员分流、高效供餐以及隔离区设计等问题。“如何优化进出口人员流动、确保供餐效率、合理规划隔离区,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任务。”而在支援西藏定日县地震灾区时,他凭借2016年自驾西藏时制订的“高原旅行治疗方案”,顺利完成了救援任务。

“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何建林坦言,“人生的精彩不在于金钱和权力,而在于丰富的经历。如果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人生的下半场更应该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职业之外

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

在医生职业之外,何建林也在不断探索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2018年,在同事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健身。虽然中途也曾有过懈怠,但他逐渐发现,健身的意义并不在于练出清晰的腹肌,而在于面对工作压力时,多巴胺的分泌能够帮助调节情绪,让人保持积极的心态。43岁那年,他顶着暴风雪成功登顶哈巴雪山。站在山顶的那一刻,他感受到的不是征服山峰的成就感,而是被这座山接纳的宁静与谦卑。此外,他还热爱摄影,认为通过镜头去捕捉世界的精彩瞬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人在工作之外,一定还要有丰富多彩的一面。登山、品茶、拿起相机记录云卷云舒,这些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诗与远方。”何建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