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首届心神联合MDT学术论坛暨PFO规范化诊疗培训班圆满落幕

来源:心血管病中心(内科)
阅读:283
时间:2025-04-08
.

1.jpg

3月28至29日,由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的“云南省首届心神联合MDT学术论坛暨PFO规范化诊疗培训班”在昆成功举办。会议聚焦心源性卒中及卵圆孔未闭(PFO)的规范化诊疗与多学科协作,通过前沿学术分享、实战病例研讨及技术经验交流,为西南地区心脑同治诊疗体系的优化注入新动能,助力基层医疗能力跃升。

大咖云集,共话心脑同治新格局

会议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宋治远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玉成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曾杰教授等国内顶尖专家致辞。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内科)主任张新金主持会议。

2.jpg

张玉顺教授指出,“心脑共治”是卒中防控的核心,PFO与房颤作为两大关键病因,亟需平衡规范与精准诊疗。他强调,我国超2亿卵圆孔未闭人群的临床管理需以指南为纲,建立标准化流程,避免基层医疗中的盲目介入或漏诊风险。

3.jpg

宋治远教授从区域协作角度提出: PFO介入需通过影像科、神经科与心内科的深度融合优化路径,并以技术帮扶推动诊疗同质化。

4.jpg

陈玉成教授强调,PFO不仅是心脏问题,更与卒中、偏头痛等神经疾病紧密关联,需依托MDT团队实现精准筛查与规范干预。

5.jpg

曾杰教授提出循证医学的重要性,PFO诊疗需从技术导向转向全流程管理,强化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为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证据。

专题聚焦,多维解析诊疗新进展

111.png

贵州省人民医院谭洪文教授系统梳理PFO规范化诊疗路径,强调精准影像评估与危险分层的重要性;重庆市人民医院吴洪坤教授分享MDT团队建设经验,提出“神经—心脏联合随访”的管理模式;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杨志秀教授结合病例,解析PFO与隐源性卒中、偏头痛的深度关联机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孔令秋教授详述影像学在PFO诊疗中的基石作用,并警示“暴风雪效应”等假阳性风险;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张长东教授则通过实操案例,揭秘复杂PFO封堵的选伞策略与操作技巧。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张新金教授通过PFO并发症及处理,强调PFO并发症风险低,但仍需提前预防,术前TEE精准评估、术中个体化选伞、术后多学科随访仍是安全核心。

病例实战,彰显多学科协作价值

1111.png

病例分享环节,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志松教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普顺华教授、文山州人民医院李春莉教授分别呈现了典型及疑难PFO病例。从初筛评估到介入封堵,从术后管理到长期随访,真实案例生动诠释了MDT模式在优化诊疗决策、提升患者预后中的核心价值,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凝心聚力,共绘学科发展新图景

15.jpg

本次论坛不仅是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跨区域、跨学科的协作宣言。通过专家智慧碰撞、技术经验共享等,为西南地区PFO诊疗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MDT模式的深化推广、基层医疗能力的持续提升,“心神联合”理念将惠及更多患者,助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迈入精准化、同质化新时代。